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發布日期:2024-11-07 瀏覽次數: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育人工作,11月6日,“體驗多彩非遺,感受文化之美”徐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中國礦業大學,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藝術教育現場課。
此次活動由中國礦業大學和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徐州文化館(徐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共青團中國礦業大學委員會承辦。
目前,徐州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0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13項。徐州文化館(徐州市非遺保護中心)承擔著全市非遺保護工作任務,多年來不僅大力推動非遺項目的展示展演、傳承教學、技能競賽、文創研發,而且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脫貧致富等重大國家戰略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活動現場,徐州嗩吶代表性傳承人賀帥帥、張蘭營一曲嗩吶合奏《歡慶》拉開活動帷幕。“非遺進校園”暨國潮漢風·徐州國家級非遺產展和中國礦業大學江蘇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徐州香包傳承基地建設成果展,展現非遺之美,徐州香包、徐州剪紙和漢畫拓印活動,傳遞非遺之趣。
徐州香包省級非遺傳承人王秀英與孫女孫歌堯一針一線地教同學們縫制粽形香包,備用的香包布面上印有中國礦業大學文化符號的圖案,吸引了學生們紛紛參與體驗。
拓印體驗區,徐州文化館教師馬天真介紹了漢畫拓片模板上2000年前的抽象派元素,引來眾人圍觀。
“右手持剪刀,左手轉動紙張……”在徐州剪紙市級非遺傳承人孟皎的指導下,一張張紅紙變身紅蝴蝶,呈現喜慶吉祥的景象。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陳文表示:“感謝徐州文化館貼心地為同學們準備這場精彩活動,希望廣大青年學生深刻了解和感悟大學文化、非遺文化和徐州獨具魅力的歷史傳統文化,努力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發揚者和傳播者。今后學校還將進一步深化與徐州市文化遺產保護部門的溝通合作,用新思路賦能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動中華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高校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以來,中國礦業大學以獲批江蘇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徐州香包項目)為契機,進一步構建新時代校地共建共享的文化聚合體,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及育人新模式,創新“研、學、培”一體化香包工作坊,組建“匠新拾遺”學生創業團隊等,推進“多渠道、全方位”香包文化輻射帶動。
“此次非遺進校園活動,是館校合作的又一次生動實踐。”徐州文化館館長、徐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楊孝軍強調,“非遺的傳承和創新必須依靠年輕人。非遺進校園活動,讓青春洋溢的青年學子能夠在看見非遺、品味非遺、聆聽非遺、觸摸非遺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提升非遺保護意識,營造人人關注非遺、人人熱愛非遺文化的濃厚氛圍。”
文字 | 張瑾
圖源 | 徐州文化館 中國礦業大學
編輯 | 梁瑋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