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發布日期:2025-04-16 瀏覽次數:次
2024年,在市文廣旅局的堅強領導下,徐州文化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圍繞“文旅融合”及全局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職能,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各項工作圓滿完成。繼2023年被評為局系統先進集體后,2024年再創佳績,連續兩年被表彰為局系統先進集體。
01
黨建工作亮點突出
文化館黨支部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提高政治站位,規范學習制度,創新黨建載體,打造特色黨建品牌。
2024年5月24日,支部全體黨員前往鼓樓區廉政教育實踐基地參觀學習,現場的黨性教育,讓黨員干部接受了廉政清風的洗禮,增強了守初心、擔使命的理想信念和廉潔意識。
2024年5月29日,在黨紀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中,支部全體黨員同志觀看了反腐系列警示教育片,劇中鮮活案例的現身說法,對黨員干部來說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
為深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徐州文化館2024年“黨建好聲音”欄目創新方法載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重要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推出由本館業務骨干創作、錄制的音視頻作品,搭建快速便捷的黨建學習平臺,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唱響新時代昂揚奮進的主旋律。
02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24全年共組織開展省、市級各項大中小型文化惠民活動155場,線下觀眾11萬余人次;主、承辦展覽24場,共接待觀眾9萬余人次。
2024全年群眾文化活動涵蓋“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公益培訓成果匯報展演、城鄉文化對對碰惠民演出等。
重點依托“國潮漢風文化驛站”舉辦了2024年俗文化惠民暨徐州首屆元宵燈俗系列活動、“非”揚青春夢“遺”覽兩漢風——徐臺青年非遺文化體驗、“徐州好腔調”傳統戲劇曲藝展演、2024“非遺里的中國龍”專題展、“守護文化根脈留住城市記憶”倒馬井民俗文化展等。
2024年俗文化惠民暨徐州首屆元宵燈俗系列活動
“非”揚青春夢“遺”覽兩漢風——徐臺青年非遺文化體驗
“徐州好腔調”傳統戲劇曲藝展演
國潮漢風文化驛站活動展示
“國潮漢風文化驛站”充分發揮職能優勢,通過與泉山區王陵街道醒獅社區、光明社區的共建,廣泛吸納社會各界優秀力量。
徐州文化館通過文藝演出、展覽展示、非遺傳承等活動,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激活社區文化活力,打造15分鐘文化生活圈,形成“南有回龍窩,北有倒馬井”的新型文化業態,成為群文發展的“核心陣地”。
03
文藝創作成績優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方向,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創作了一批富有文化意蘊、展現時代精神、體現徐州特色的精品力作。
徐州文化館鄧明理《中國年》和滿圓《新空間》等2件原創美術作品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
鄧明理《中國年》185x220cm油畫
滿圓《新空間》150x78cm色粉畫
徐州文化館原創音樂作品《歡天喜地慶豐收》在“央視三農”全網矩陣進行展播,播放量達4萬余次;
徐州文化館原創舞蹈《喜樂鄉情》參演2024長三角地區“村舞”展演活動;
徐州文化館原創舞臺劇《甜蜜的糕點鋪》榮獲徐州市第八屆青年演員小戲小品大賽優秀劇目獎、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
徐州文化館多篇論文在國家省級主題征文活動中榮獲優異獎項。
04
群文交流拓展擴大
2024年9月,在文旅協同發展的大框架下,由徐州文化館發起,聯合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的濟寧市文化館、宿遷市文化館、連云港市文化館、臨沂市文化館、棗莊市文化館、菏澤市文化館、商丘市文化館、宿州市文化館、淮北市文化館,共同成立了淮海經濟區文化館聯盟。
同時舉辦了“大美淮海繽紛文旅”嗩吶展演,搭建出良好的群眾文化交流溝通平臺,深化了淮海經濟區區域間的文旅協同合作,促進了文化創新與傳承。
徐州文化館組織召開全市文化館工作會議,充分發揮徐州市中心館的引領作用,聯合各縣(區)文化館整合優勢資源,聯動開展品類豐富、層次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
徐州文化館承辦“蘇北五市文藝聯盟”展演活動,選送極具徐州地域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參加展演,進一步深化省內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
05
免費開放推陳出新
2024年免費開放累計培訓2.5萬人次。在常規公益藝術培訓的基礎上,從4月起正式開啟了徐州文化館夜課堂,涵蓋了青年舞蹈、童聲合唱、油畫、語言培訓、中老年合唱等課程。
同時,徐州文化館針對未成年人舉辦了“藝起童行”暑期研學營。
徐州文化館積極聯合市曲藝家協會開設了“青年曲藝夜校”曲藝表演公益班;
同時,徐州文化館還聯合徐州市益同社會工作發展中心針對困境兒童舉辦了公益美術培訓等,扎實推進全民藝術普及。
困境兒童公益美術培訓活動
06
非遺保護傳承穩步推進
目前,徐州市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0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70項。
在近兩年的非遺傳承保護工作中,堅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策略,2024年6月與銅山區漢王鎮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將徐州豐富的地域文化和富有特色的非遺項目與鄉村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創新呈現,探索了文旅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同時重點深挖非遺資源,將徐州獨一無二的漢文化與非遺藝術相結合,以徐州漢畫像石為靈感來源,設計出新穎別致的文創絲巾,配以徐州國家級非遺徐州香包“真棒”,推出了“飛黃”非遺禮盒,成為獨具徐州地域特色的非遺文創產品。
徐州文化館全年舉辦了多場“文化進校園”活動,組織徐州國家級非遺項目走進各駐徐高校,如徐州工程學院、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中小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07
數字公共文化服務成效顯著
打造的“學才藝”精品慕課項目在全省績效考核評比中位列第一,全年線上線下服務人次突破80余萬,舉辦的多項活動被“學習強國”APP、江蘇省文旅廳官網、《光明日報》《徐州日報》《都市晨報》、漢風號等媒體平臺廣泛報道,累計30余次。
“學習強國”APP發布視頻
2月7日新華日報圖片報道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官網報道
徐州日報報道相關活動
都市晨報相關報道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徐州文化館將持續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聚焦使命任務,提升文藝創作能力,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動全市群眾文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綜合 | 徐州文化館提供
編輯 | 梁瑋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