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發布日期:2022-08-01 瀏覽次數:次
賈汪煤礦文化,徐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賈汪煤礦文化的發展是隨著賈汪煤礦的開采而發展起來的。清光緒六年(1880年),賈汪地區發現了當地的煤炭資源,村民開始挖土井采煤。光緒八年八月二十四日(1882年10月5日),南京候補知府胡恩燮正式設局興辦徐州煤鐵礦,從此賈汪的煤炭開采業才蓬勃發展起來。大批外地農民匯集賈汪下井采煤,成為新一代煤礦工人。他們身在井下300米,整天不見陽光,生活單調,為了排遣枯燥乏味的生活,提高生活樂趣和工作的積極性,煤礦工人自發的創作故事、歌謠等互相傳唱、講述。后來經整理,編成了歌謠、快板、快書、故事、順口溜等,每逢年關、假日進行講述、演唱。礦主們為了從精神上控制煤礦工人,在煤礦附近的大泉村和北爬壟建了兩座窯神廟供奉“窯神”。由于礦工們下煤窯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祈求平安,每逢農歷三月初三,煤礦工人便成群結隊去祭拜窯神,祈求平安、幸福 。后來,這一天逐漸被視為煤礦工人自發的傳統節日。每逢這一天,礦工們便齊聚在窯神廟,踩高蹺、跑旱船、走驢、耍獅、舞龍、說唱、請戲班子唱戲,十分熱鬧。煤礦工人的文化生活逐漸活躍起來,煤礦文化也在這種氛圍中逐漸發展起來。賈汪煤礦文化主要分布在賈汪礦區一帶及青山泉鎮、大吳鎮、城區夏橋、韓橋礦等地區,許多歷史遺跡和早期的原始的煤礦設施,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學研究價值,如今已被徐州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單位,成為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