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發布日期:2022-08-01 瀏覽次數:次
徐州伏羊食俗是徐州市及其周邊相鄰地區特有的民間風俗,系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之民俗類項目。
農歷六月六,新麥登場,羊羔肥壯。為慶祝豐收,人們殺豬宰羊,漸成風俗。徐州俚諺:“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以此形容吃伏羊的功效。徐州地區吃伏羊最早稱“嘗新節”,亦稱“姑姑節”。有首民謠說:“六月六,接姑姑,新麥饃饃熬羊肉。”每年逢六月六都將女兒,女婿請回家,蒸新麥面饃,熬羊肉,擺席熱情款待,溝通感情。
徐州伏羊食俗與古人對炎帝(屬火)崇拜有關;這種以熱制熱的飲食方式,與中醫學理論、陰陽五行學說、四時節氣變化也相符合。徐州伏羊食俗還與當地環境相關,徐州地處丘陵地帶,蔬草茂盛,適宜山羊放牧。山羊經過這一時期喂養,肉質肥壯,肥瘦相宜,膻味極小,用以烹制菜肴,其味香醇,為徐州人吃羊肉提供了優質的食材。徐州飲食行業古來就有“東豬西羊青山雞”之說。
在徐州,無論是羊肉館廚師還是家庭主婦,都做得一手好羊肉菜肴,尤其是專業做羊肉的師傅,都各有其獨門烹制絕技,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傳承隊伍。在徐州羊肉館中大都存在代際師承關系,家庭中也有著家族傳承現象,這些都是該項目主要的傳承方式。經過長期發展,羊肉經營也從小吃部向較大規模的羊肉館轉型。為了更好地傳播發展這一地域性項目,徐州市還舉辦了“徐州市彭祖伏羊節”,為徐州伏羊食俗的發展起了極好的推動作用。